各有关高等院校及职业院校:
2016 年,面对 MOOC(慕课)的学习低效和高辍学率等痛点问题,国际教育界出现了退潮反思。事实证明,对于大多数高校专业课程来说,选课人数远未达到 MOOC 的大规模级别,在线教学不能完全取代面授课堂。如何探索新型在线课程建设模式?如何适应大多数专业课程教学的小众化、高质量需要?如何将在线课程与常态课堂有机融合?成为高校课程改革的重大主题。
私播课(SPOC: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),是继 MOOC后出现的一种新型在线课程模式,强调将在线课程与面授互动相融合,通过高质量的混合学习和翻转课堂学习,更好地服务于“互联网+”时代的专业课程建设与应用需要。为贯彻教育部《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》和《教育信息化“十三五”规划》精神,整合优质课程资源和教法学法,实现在线课程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,结合师生发展需求和技术新变化,特开展“SPOC(私播课)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培训班”。
一、主要内容
1 .从微课走向慕课( MOOC)):如何高效开发教师个人的学科教学“慕课“(MOOC)课程。
2.从 C MOOC 到 SPOC :后 MOOC 时代教学应用的难点问题,以及六种有效的 MOOC 优化策略,从万人慕课回归私播课堂。
3.面向小众的 C SPOC 专业课程建设:SPOC 在线课程的特点、建设模式、资源开发技术、课程建设经验。
4.“互联网+ + 课堂”的混合学习法:通过有效地翻转课堂实践,将在线学习与面授学习深度融合,促进 SPOC 应用落地。
5.“互联网+ + 课堂”的实用工具:如何从常态微课,迈向互动微课的资源开发技术;如何在混合学习中应用各种实用的技术工具,助力大学课堂实现“互联网+”。
二、培训方式与目标
1.培训方式:
基于参与式体验培训途径,综合主题报告、体验式活动、案例分享、技术操练、作品设计、个性点评等方式。
2.培训目标:
(1)掌握“互联网+课堂”私播课(SPOC)模式、特点;
(2)掌握“互联网+课堂”混合学习方式与翻转课堂应用;
(3)掌握“互联网+课堂”的优质资源开发工具;
(4)掌握将 SPOC 有效应用的混合式教学法、移动学习法;
(5)掌握面向“互联网+”的移动微课实用技术工具。
3.解决难题:
(1)如何突破 MOOC 的应用瓶颈?建设在线课程新模式?
(2)如何将精品课程、资源共享课的教学资源盘活应用?
(3)如何有效地开展混合学习、翻转课堂、移动学习?
(4)如何解决“互联网+课堂”的媒体设计艺术?
(5)如何使用工具,为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提速增效?
三、主办单位
教育部《中国高校科技》杂志社
华智科育(北京)信息科学研究院
四、特邀专家
胡铁生——教授、硕士生导师、微课创始人,正高级教师(教授级),广东省名教师。
广东教育学会网络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,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、佛山科学技术学院、深圳城市大学兼职教授。
2010 年最早提出“微课”理念,组织开展国内第一届微课比赛,2012 年被聘为首届全国中小学微课大赛专家评委,2013年为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“微课厅”作专题微课讲座。2014 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,出版国内第一本微课专著《微课制作方法与技术》,号称国内微课研究与实践第一人。
胡小勇——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系主任,美国宾州州立大学访问学者。
全国教育信息技术“十二五”规划课题评审专家、广东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、广东省智慧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,“教育部-上外”教育信息化国际比较研究中心特聘专家。主持教育部战略规划项目《信息化教学有效模式与方法研究》等国家级课题,两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。
杜龙辉——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资源建设部主任。从事在线教学和学习研究 10 余年。参与国家项目“全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”、“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”。研究专题主要为微课程设计与应用、媒体设计艺术、远程教学设计策略、大规模远程培训质量提升与监控、沉浸式在线自主学习系统设计等。所主讲《技术改变教学》、《微课程媒体设计策略与艺术》、《微课程画面设计艺术》、《授导型课件快速设计与开发》、《交互型课件快速设计与开发》《“翻转课堂”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》等在大规模远程研修培训中深受学员好评。
五、时间地点
(一)培训时间:2017 年 3 月 18—19 日(17 号报到)
(二)培训地点:湖北武汉(具体培训地点,根据报名回执另行通知)
六、费用预算
培训费:1280 元/人。费用包含以下内容:
1.各种常用的在线课程制作软件、工具、视频教程、教学设计模板、课件设计素材以及各学科的优秀微课作品;
2. 1060pro 高数位手写绘画板一套,专业 2048 级压感,10*6英寸大号绘图区域,制作互动微课的专业工具。
3.培训期间的手提包、培训文具、场地费、培训费及证书费。
培训期间食宿统一安排,费用自理。
七、报名方法及其它事宜
1.请填写回执表,提前 5 天将电邮或者传真至主办方。
2.培训结束由主办方根据学习情况,颁发学时证书。
3.联系方式
电话:010-56290527-801、13521801795 传真:010-51418079
报名邮箱:zggxkjshen@163.com 联系人:申兰
教育部中国高校科技杂志社
华智科育(北京)信息科学研究院
二〇一七年二月